中新(xin)社香港12月14日電 題(ti):對香港的(de)歸屬感來(lai)自一根(gen)登山(shan)杖(zhang)——專訪“十大(da)新(xin)香港青年”溫凡(fan)
中新社記者 史冰筠
“一個(ge)人在外面讀書,陌生人的(de)關(guan)懷讓我體會到了香港的(de)人情味(wei)。”從一名一句廣東話(hua)都不會講(jiang)的(de)內地學生,到“十(shi)大(da)杰出新香港青年”之一,溫凡作(zuo)為(wei)眾多90后“港漂”中的(de)一位,用(yong)故(gu)事講(jiang)述自己當初為(wei)什么選(xuan)擇扎根香港。
日前揭曉的十大杰出新香港青年評選,現任時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的溫凡獲獎,他曾在主流財經媒體撰寫專欄,在社會熱點議題上發表看法。他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,在香港感受到了諸多港味人情,所以他覺得有必要在公共場合發聲,在社會中凝聚共識。
溫凡2012年從廈門大學(xue)(xue)本科畢業后,決定到(dao)香港(gang)中文大學(xue)(xue)攻讀金(jin)融學(xue)(xue)碩(shuo)士(shi),雖然在香港(gang)無(wu)親(qin)無(wu)故,但(dan)鄰居阿婆送來的(de)(de)食物成了(le)陌生(sheng)城市里的(de)(de)溫暖。
“對香港(gang)的歸屬感來(lai)自(zi)一(yi)(yi)根(gen)(gen)登(deng)山(shan)杖(zhang)。”溫凡說,在(zai)(zai)一(yi)(yi)次登(deng)山(shan)比賽中他(ta)膝蓋受傷不能走路(lu),一(yi)(yi)位香港(gang)阿(a)叔送給他(ta)一(yi)(yi)根(gen)(gen)登(deng)山(shan)杖(zhang),憑此他(ta)才得以順利(li)下(xia)山(shan),“在(zai)(zai)香港(gang)搬家幾次,這根(gen)(gen)有(you)些(xie)舊的登(deng)山(shan)杖(zhang)我(wo)都一(yi)(yi)直留著。現在(zai)(zai)我(wo)也盡(jin)我(wo)所能去幫助別人”。
在(zai)陌生(sheng)城市中,除了(le)生(sheng)活上的(de)不便,在(zai)自己專業(ye)的(de)金融領域也非一帆風順。他(ta)2013年碩士畢業(ye)時(shi),恰逢歐債危機,全球金融業(ye)受(shou)到(dao)(dao)沖擊,相(xiang)關的(de)工作(zuo)機會也大(da)量縮(suo)減。溫(wen)凡(fan)表示自己當時(shi)是從完全不熟悉的(de)投行程序員做起,“悶頭(tou)苦干”自學一個月,*后(hou)得到(dao)(dao)那份工作(zuo)。后(hou)來,他(ta)也是憑借著(zhu)堅持好學,先后(hou)在(zai)知名金融機構(gou)工作(zuo)。
期(qi)間,他見證了(le)(le)中(zhong)資金(jin)融機(ji)構在香港的(de)(de)發展,“2012、2013年時(shi)候(hou)市場上的(de)(de)主(zhu)流還是美資和(he)歐資的(de)(de)投行和(he)基金(jin)為(wei)主(zhu)。而現(xian)在當(dang)我(wo)再去(qu)和(he)我(wo)中(zhong)文大學的(de)(de)學弟學妹(mei)聊(liao)的(de)(de)時(shi)候(hou),發現(xian)他們去(qu)中(zhong)資金(jin)融機(ji)構工作(zuo)已經是比較(jiao)普遍的(de)(de)事(shi)情了(le)(le)”。
“香港(gang)恰好在‘雙循(xun)(xun)環’的(de)連接點上。”溫凡認為(wei),金(jin)(jin)(jin)融(rong)業(ye)主要可(ke)以從兩(liang)方(fang)面(mian)(mian)參與國家經(jing)濟發展“雙循(xun)(xun)環”,一(yi)方(fang)面(mian)(mian)是做內(nei)外資(zi)金(jin)(jin)(jin)的(de)溝通作用(yong),幫助(zhu)內(nei)地投(tou)資(zi)海外,幫助(zhu)海外資(zi)金(jin)(jin)(jin)流入(ru)內(nei)地。另一(yi)方(fang)面(mian)(mian),可(ke)以將(jiang)香港(gang)*的(de)“軟實(shi)力”——金(jin)(jin)(jin)融(rong)監(jian)管(guan)機制、產品和經(jing)驗(yan),通過大灣區輻射到內(nei)地,比如現在討論(lun)的(de)“理財通”,可(ke)以讓內(nei)地投(tou)資(zi)者直接接觸(chu)到香港(gang)有優勢的(de)金(jin)(jin)(jin)融(rong)產品。
作為“港漂”和新香港人的代表,他表示,去年的社會事件從另一方面刺激了自己對國家的認同感。新香港人也是香港社會的持份者,所以有義務說出自己對這個社會的看法,“我們應該幫助香港青年更好地去理解國家的整個的大局”。 (完)
本文轉載自(zi)中國(guo)新(xin)聞網(wang),內容(rong)均(jun)來自(zi)于互聯網(wang),不代表(biao)本站觀點(dian),內容(rong)版權(quan)歸屬原作者(zhe)及站點(dian)所有,如有對您造成影響,請及時聯系(xi)我們(men)予以刪除!